<input id="c4tpr"><span id="c4tpr"></span></input>
        <s id="c4tpr"><sub id="c4tpr"><rt id="c4tpr"></rt></sub></s>
          1. 提示

            確定

            首頁 > 基金課堂 > 打擊違法犯罪 > 普法教育

            識別和防范非法證券投資咨詢及委托理財活動的“九大招數”

            2009-08-17來源:廣東證監局

            投資者在接受有關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之前,應查看該機構或個人是否已取得中國證監會或中國證券業協會頒發的證券經營業務許可證或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證書,必要時可登錄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www.csrc.gov.cn、www.sac.net.cn)查詢核實。非法證券經營機構為規避監管,通常在外省市電視臺、電臺等媒體做證券節目,以外省市投資者作為行騙對象,所做的證券節目往往不披露分析師的真實姓名、證券執業資格證書號及所屬的機構名稱,或者僅披露虛假、含糊的化名。非法證券經營機構往往不與投資者簽訂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合同,有的以虛假的軟件銷售合同或資訊服務合同代替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合同,還有的以虛假的機構名義并偽造公章與投資者簽署相關服務合同,以規避監管。

            1、從電話入手。目前,非法證券活動有與電話詐騙重合的趨勢,電話營銷已成為非法證券經營機構和不法分子招攬客戶的基本手段。當電視臺、電臺、網站等媒體以免費提供金股或免費診股為由引誘投資者撥打有關熱線電話或發送手機短信時,投資者一定要謹慎,因為這極有可能是不法機構以此獲取你的電話號碼并對你展開非法證券營銷的開始。另外,當投資者接到陌生的異地薦股電話,應拒接有關電話,防止上當受騙。根據有關規定,具備條件開展會員制業務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只能在注冊地及分支機構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會員,不得招收異地會員。

            2、從營業執照入手。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等有關規定,機構要開展證券投資咨詢等證券經營業務,基本前提條件之一是必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取得合法的營業執照。而目前非法證券經營機構大多是無工商登記、無固定辦公地點、無固定聯系電話的“三無”機構。投資者在接受有關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之前,應核實該機構是否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手續,是否具有合法的經營主體資格,經工商管理部門核定的經營范圍是否包括證券投資咨詢或證券資產管理,經營地址與注冊地址是否一致,必要時可登錄該機構所在地企業信用信息官方網站(如廣州信用網)查詢,或向該機構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實。投資者不得與不具有合法營業執照的機構或個人開展經營業務往來,否則不受國家法律保護。

            3、從證券業務資格入手。目前,非法證券經營機構或個人往往對外虛假宣稱具有證券經營業務資格,并披露虛假的資格證書。投資者在接受有關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之前,應查看該機構或個人是否已取得中國證監會或中國證券業協會頒發的證券經營業務許可證或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證書,必要時可登錄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www.csrc.gov.cn、www.sac.net.cn)查詢核實。對于假冒合法證券經營機構或證券分析師的情況,投資者可通過查詢該合法機構官方網站,或撥打中國證監會公布的該合法機構聯系電話核實,也可向該合法機構或分析師所在地證券監管部門查詢核實。

            4、從節目入手。非法證券經營機構為規避監管,通常在外省市電視臺、電臺等媒體做證券節目,以外省市投資者作為行騙對象,所做的證券節目往往不披露分析師的真實姓名、證券執業資格證書號及所屬的機構名稱,或者僅披露虛假、含糊的化名。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電視臺、電臺在播出相關證券節目時,必須對參與節目的證券分析師是否具有合法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進行審查,并充分披露上述相關信息,注明證券分析師的真實單位和真實姓名,對投資風險作充分揭示。而且,相關證券節目不得宣傳過往薦股業績、咨詢機構和人員的能力,不得傳播虛假、片面和誤導性信息,不得播出客戶招攬內容。投資者可以根據媒體證券節目的形式和內容是否違規,對相關機構和個人是否涉嫌非法證券活動作出大致判斷。

            5、從網站入手。非法證券活動網站域名通常含有1、6、8等數字,以財經網站或經營炒股軟件網站、炒股論壇等面目出現;相當一部分網站不公布ICP備案號或者使用虛假的ICP備案號,公布的公司經營地址與網站備案地址通常分屬兩地;網站大都設有“推薦黑馬”、“大盤分析”、“實時解盤”、“個股點評”、“投資內參”、“操作策略”、“每日金股”、“股票池”、“經典戰績”等欄目和“在線交流”、“免費咨詢”等互動欄目,發表大量未注明來源或僅標明是本站供稿的股評和薦股文章,提供股評和薦股服務,以免費診股、免費贈送牛股或者免費索取選股投資策略等名目,引誘投資者輸入姓名、手機號碼等信息,并注冊會員;一些網站還發布“315證券局認證站點”、“中國股票發行管理中心優秀股票信息網”、“全國十大證券網站”、“中國證監會指定調查機構”、“中國證監會首批認證的投資咨詢機構”等虛假信息。投資者可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備案管理系統(www.miibeian.gov.cn)查詢核實相關網站有無依法辦理備案手續及其真實的ICP備案信息,并依據上述特征辨別網站是否屬非法證券活動網站。

            6、從經營方式入手。不少非法證券經營機構以提供內幕消息、推薦漲停黑馬股、坐莊操盤、承諾收益等名義招攬客戶,有的接受投資者全權委托,進行代客操盤。而國家有關法律規定,所有合法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員工,不得接受客戶的全權委托,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或者損失作出承諾,不得與客戶約定利潤分成,不得以虛假信息、市場傳言或者內幕信息為依據向投資人或者客戶提供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更不得利用咨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

            7、從合同入手。非法證券經營機構往往不與投資者簽訂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合同,有的以虛假的軟件銷售合同或資訊服務合同代替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合同,還有的以虛假的機構名義并偽造公章與投資者簽署相關服務合同,以規避監管。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證券經營機構接受投資者或者客戶委托,提供證券投資咨詢等服務時,必須與投資者或者客戶簽訂投資咨詢等服務合同,約定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因此,不簽訂合同或者以其他合同代替證券投資咨詢等服務合同都是違法的,也不利于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8、從賬戶入手。非法證券經營機構給投資者提供的指定匯款賬戶通常是私人賬戶,其業務人員往往以合理避稅為由解答投資者的疑問,說服投資者匯款。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合法的證券投資咨詢等機構應當在其注冊地以法人名義開立或指定唯一的銀行存款賬戶專門用于收取咨詢服務等費用;而且,相關機構的行為涉嫌偷稅漏稅,屬嚴重違法,投資者將資金匯入私人賬戶,不利于保護其合法權益。因此,遇到有關機構要求將資金匯入私人賬戶時,投資者應格外警惕。

            9、從自身入手。非法證券經營機構或個人主要利用投資者急于賺錢或扭虧的心理,夸大宣傳,引誘投資者上鉤。如果投資者能夠時刻保持理性,摒棄“一夜暴富”和天上掉餡餅的思想,則非法證券活動就會喪失存在的土壤。根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取締辦法》的規定,因參與非法金融證券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因此,投資者自己應加強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關鍵要克服貪念,自覺抵制不當利益的誘惑,對有關機構“免費薦股”、“推薦黑馬”、“提供內幕信息”、“私募操盤”、“保證收益”等虛假宣傳信息保持高度警惕,遠離非法證券活動。

            国产swagchinh在线观看|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偷窥日本少妇撒尿chinese|亚洲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input id="c4tpr"><span id="c4tpr"></span></input>
                <s id="c4tpr"><sub id="c4tpr"><rt id="c4tpr"></rt></sub></s>